近來,鎮安兩姑娘里約殘奧會勇奪4金1銀的喜訊,為祖國和家鄉贏得了榮譽,也讓商洛市民倍感自豪。是什么信念支撐著她倆征戰殘奧會的呢?成就“四冠王”的張麗的回答是:榜樣的力量令她燃起了追夢的信心!
張麗和其他殘奧健兒一樣,他們的名字或許沒有孫揚、林丹和朱婷那樣耳熟能詳,但他們的每一分拼搏,同樣詮釋著“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他們在賽場上展現出非凡的力量、速度、技巧與意志,無論是身體極限的突破,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僅激勵8500萬中國殘疾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使億萬國人收獲了人生的啟迪和精神的鼓舞。
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不單體現在體育賽場上,古今中外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拼搏的足跡。漢太史司馬遷遭受宮刑,忍辱負重,寫出了歷史巨著《史記》。奧斯特洛夫斯基面對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精神上遭受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譜寫了最后一部巨作《命運交響曲》。新西蘭“無腿英雄”英格利斯,2006年依靠一雙假肢,奇跡般地登上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2005年央視春晚,由21位聾啞演員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一炮走紅,那惟妙惟肖、美輪美奐的精彩表演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成了永恒的經典……
張麗口中的榜樣當然指的是國家隊中的老隊友,是隊友們堅韌的毅力傳遞出榜樣的力量,幫助她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向夢想發起沖擊。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團長、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前不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殘奧健兒讓更多殘疾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換句話說,殘奧健兒是8500萬殘疾人的“榜樣”。那么,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精神,難道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榜樣”?
讓榜樣傳遞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