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戶以土地等財產為股加入合作社,實現貧困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無縫對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變單打為集團作戰,共同抵御市場風險。
模式三:“扶貧資金協會+貧困戶”。成立互助資金協會5個,根據各精準扶貧示范村的特殊情況,按每戶不少于500元的標準,采取由本村60%以上的戶(包含所有貧困戶)交納股金,成為協會會員,由縣扶貧局為精準扶貧示范村互助資金協會注入啟動資金20萬元,會員在資金周轉困難時,可申請協會貸款,貸款利率低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以此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緊缺問題。
模式四:“互聯網+扶貧”。發揮互聯網優勢,圍繞香菇、木耳、核桃、板栗、茶葉等特色農產品,積極發展電商扶貧。在梅莊、武關、南坪搭建了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發揮“武關核桃”、毛坪茶葉等品牌效應,積極探索“互聯網+扶貧”的脫貧攻堅新模式,讓農村因電商“活”起來,促進貧困戶增收。(商洛政務信息第116期,5月5刊發,丹鳳縣武關鎮 周新麗 供稿。)
評選得分:9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