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認真開展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專項整治
本報評論員
商洛是全國少有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現有701個貧困村16.13萬戶49.05萬名貧困群眾。如期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當前,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心,凝聚起追趕超越發展的強大力量,把“十三五”規劃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
黨建導航、支部引領,干部幫扶、群眾參與,是商洛多年來所有扶貧模式和脫貧實踐的核心要義。要更加重視強化各級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責任和領導責任,建立完善“牽頭有力、分工科學、權責匹配、考核驅動”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十百千”工程下派掛職干部在精準脫貧的推進能量,堅決依靠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在精準脫貧的職能作用,確保所有精準脫貧對象如期穩定脫貧,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追趕超越發展目標。
開發式扶貧、參與式扶貧,始終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渠道。只有貧困人群最大限度消減之后,救濟式扶貧才能真正發揮兜底保障作用。實踐證明,依托產業實體實施精準扶貧,就是要在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構建一種比傳統產業化經營更為緊密穩靠的利益聯結關系格局,而且利益分配讓渡對象直接明確到具體參與的貧困群眾,把實現絕大多數群眾擺脫貧困的基礎準確定位在發展產業實體經濟的基石之上。
全市精準脫貧特別是產業脫貧工作,要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縣域特色優勢產業,加大資金集中投放,精準產業扶貧措施,重點扶持有輻射帶動能力的各類市場經營主體,以企業為主體、資本為紐帶、扶貧資金為權益,賦予其幫扶貧困戶脫貧的主體責任,強化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扶持帶動到戶”為“效益受益到戶”,建立貧困群眾多途徑、多渠道的穩定收入來源。同時,眼光不能僅限于農業和農村領域。工商企業、三產服務、精品景區、線上線下,只要是發展產業實體經濟的地方,都是產業精準脫貧的第二戰場。動員社會、企業提供脫貧攻堅陣地,鼓勵貧困群眾根據自身特長跨界創業,跳出農村實現脫貧,通過務工實現脫貧,同樣是精準脫貧的趨勢和方向。
作為重大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居于引領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同樣,我市深入持久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動脫貧攻堅,重要舉措是實施黨建引領、轉變干部作風。拋開“促脫貧”,專項整治就會沒有目標方向;放松“抓黨建”,專項整治就會失去領導核心;小視“轉作風”,專項整治就會流于表面形式。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是市委、市政府著眼追趕超越、堅持問題導向,總結實踐探索、適應發展要求的重大決策部署,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治本之策,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遠謀劃。專項整治針對現實發展、回應群眾期盼、解決突出問題、順應潮流大勢,是全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斗志、扎實的努力,認真開展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專項整治,確保這項工作取得群眾滿意的效果。開展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專項整治,縣區黨委是專項整治的責任主體,縣區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建立“縣區委書記主抓、縣區長分擔、縣區委副書記督查”的領導機制,“十百千”工程縣區委掛職副書記要把專項整治作為主要職責,協助書記抓好督促檢查和整改提高。鎮辦黨委是抓好專項整治的關鍵和要害,要明確目標任務,找準問題癥結,細化工作措施,推動脫貧攻堅見到實效。市直部門黨委(黨組)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既要抓好本部門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又要傾全力抓好包抓聯系村的脫貧攻堅,推進整體工作再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