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左 京
近日,記者接到商州區板橋鎮熱心讀者郝忠鋒的來電,反映今年以來玉米收購價格持續低迷,很多本來期望價格回升而屯糧未出售的農戶,不僅得到7毛5分錢的價格新低,而且連上門收購的客商也不見蹤影,愁壞了一批依靠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為生的農村中老年農戶。記者隨后在丹鳳縣商鎮等往年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村組了解,情況大致相同。
我市地處山區,并不是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大市,常見的種植模式多是農戶將僅有的小塊平地和一些適宜種植的坡地開墾出來,零散種植。農村經濟收入也多靠外出務工,并不主要倚重種植業。但是在我市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有一批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他們大多年齡在60歲左右,甚至更高,外出打工沒有單位接納,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依靠種地換取基本的生活所需。日常繳電費、行人情,趕個集都得靠這些微薄的收入。今年66歲的柳福強老人是板橋鎮閆村人,兒女成家都外出務工了,留下他和老伴兩個人在老家。柳福強告訴記者,為了不給兒女添負擔,他和老伴都是倚靠自己的勞力種植玉米滿足日常柴米油鹽所需。“往年我不但種自己的地,還承包別人家的地來種,總共種10畝地哩。”柳福強說,前幾年玉米價好,能賣到一塊多錢,加上玉米管理起來簡單,大家種糧的熱情很高。但去年玉米價錢一路就跌到了8毛錢左右。因為不甘心低價出售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柳福強忍著沒有出售。可是如今篩得干干凈凈、曬得咯嘣響脆的黃橙橙的玉米粒就這樣躺在柜子里,即使是忍痛低價出售,也無人問津。“著急呀,玉米壓在手里換不來錢,靠啥生活呀。”柳福強難過地說。在村子里,和柳福強面臨同樣困境的人不在少數,有些甚至情況更糟。年過六旬的林雙全老人,老伴臥病在家,常年需要醫藥維持,全家的經濟收入全都靠他種地。如今種地的收入銳減,家庭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如今板橋的玉米春播已經基本結束,但與往年不同的是,種植面積大面積減少,一些坡地幾乎不見農戶再播種玉米。郝忠鋒在板橋鎮開了一家玉米種子零售門市,從他今年的種子銷售情況,不難看出玉米降價對農戶種糧積極性的影響。“最好的時候,我每年能賣出9000斤玉米種子,去年賣出去4000斤,今年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二。”郝忠鋒說,很多老客戶都告訴他,不敢再種了,賣不出去。還在買種子的人中除了一些大膽押寶玉米價會抬升的,其余的都是僅滿足自己家用或者養雞養豬飼料所需,再難見前幾年農民積極種植玉米的熱火朝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