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紀宣
2015年,“反腐”依然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梳理我市一年來的紀律審查工作,不難發現,過去的一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打出了一記漂亮的組合拳。
把握“四種形態”,抓早抓小挺紀在前
黨員“破法”,無不始于“破紀”。2015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嚴格執紀、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又抓早抓小、強化日常管理監督,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制定約談辦法,前移關口,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教育,對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紀律處分的問題,及時進行約談提醒,要求被反映人就約談事項事實和相關情況在本單位黨組織民主生活會上進行報告。全年共約談233人,其中縣處級干部23名,鄉科級干部107名。
讓組織處理、紀律輕處分成為大多數,對紀律審查工作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綜合運用警示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方式,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全年黨紀輕處分722人、政紀輕處分129人,組織處理2人。
對少數違紀人員予以黨政紀重處分,全年黨紀重處分124人,政紀重處分45人。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極極少數”予以立案審查,全年移送司法機關34人。
在依紀依法懲處腐敗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三個區分開來”,通過問題線索核查,還538名干部清白,其中科級以上干部184人。
暢通信訪渠道,規范處置問題線索
2015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暢通線索“主渠道”,實行市紀委領導輪流坐班接訪、縣紀委領導班子掛牌接訪和網絡輿情監測、作風紀律監督卡、民情懇談、民情日記、信訪當日接待、民情直通車等10余項制度,開通“12388”專線、微信、短信等公眾平臺,多途徑、“零門檻”收集信息和案源線索。聘請25名黨風政風監督員、廉情信息員、特邀監察員,讓他們廣泛聽取群眾反映,時刻“盯人、盯事、盯錢”,直接提供問題線索。
同時,結合中省對推動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的部署,排查群眾反映問題強烈的重點村22個,通過入戶走訪、項目排查、資金審計等方式,主動發現問題線索25條。對收集到的問題線索建立臺賬,規范處置,實現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管理。
堅持“零容忍”,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剛剛過去的一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干部。重點查處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重要崗位領導干部插手工程項目、土地出讓、礦產資源開發、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案件。嚴肅查辦了洛南縣委原書記雷二虎、洛南縣政府原縣長劉明智、市國土局原副調研員李學文等一批大案要案。
在重拳“打虎”的同時,以“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基層干部在土地征用、惠農政策落實、“三資”管理使用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2015年,共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案件435件,處分213人,移送司法14人。
堅持從嚴執紀、寸步不讓,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開展聯合執紀、聯動巡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典型問題點名道姓公開通報,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9起79人,公開通報17期35人。
下好“一盤棋”,打好反腐總體戰
反腐工作全市是“一盤棋”。去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扎實推進查辦腐敗案件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案件督查督辦,實行市紀委常委包聯縣區抓落實責任制,98個鎮(辦)全部消滅“零查處”。調整優化鎮(辦)辦案協作區35個,“上掛下派”辦案人員56人。市紀委充分發揮反腐敗工作組織協調職能,定期召開反腐敗聯席會議,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線索相互移交和重大案情溝通聯系機制。公檢法各部門在案件偵查、審理過程中,一旦發現腐敗問題線索及時向市紀委匯報,使各種職能和手段優勢互補,彰顯“拳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