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朱恢軍 沈 瑤 “有了這頭豬仔,以后的日子應該會越來越好!”10月10日,在柞水縣殘聯駐地,下梁鎮金盆村57歲的殘疾人陳金榮接過豬仔,喜滋滋地說。這頭豬仔是免費送給陳金榮的,和陳金榮一樣享受這個福利的,當天共有20戶殘疾家庭。
柞水縣圣福農業有限公司位于明星村一組,董事長朱家秀是一位四級肢體殘疾人員,據她講,小的時候,由于沒錢看病,落下了右手無法伸直的殘疾。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明星村地處山區耕地不多,當地許多人選擇外出打工。朱家秀覺得,外出打工也是一條艱辛路,而且沒有安全保障,能在家門口謀個出路掙錢也是很不錯的。為此,2008年她開始養豬。
一開始養殖的道路并不順利,沒技術、缺資金等都是面臨的現實問題。在政府的支持和個人的堅持下,朱家秀不斷摸索學習,養豬廠逐漸走上了正軌。2014年,公司總投資346萬元,總規模占地11畝,建有標準化圈舍12棟,能繁母豬存欄175頭被評為“市級標準化示范場”,是市級殘疾人就業扶貧示范基地。
由于身體部分功能的缺失,殘疾人往往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勞作,特別是農村的殘疾人,多數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長,大部分時間只能賦閑在家,“等”政府救濟。看到這樣的現狀,朱家秀心里不是滋味,她想擴大養豬規模,帶動周圍殘疾人共同來養豬。說了就做,朱家秀積極和縣殘聯聯系,談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殘聯的同意和支持。今年5月20日,縣上在圣福養豬場舉辦了養豬技術培訓會,邀請了殘疾人養豬扶貧基地的2名專家為全縣22名殘疾人免費提供養豬技術培訓,現場參觀了現代化科技養豬場,朱家秀現場培訓選種、防疫、飼養、接種等方面的知識,分享了自己創業的艱難過程,現身說教,鼓勵、調動參會的殘疾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了解到縣上的貧苦殘疾人想養豬又苦于沒有技術和本錢時,她決定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這些人。
除了免費送豬仔,縣殘聯和朱家秀還考慮到了殘疾人養殖戶的后續需求。“我們還將免費對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不管養多養少,我們都將竭誠為大家提供周到的服務,保證殘疾人養殖戶利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殘疾人貧困戶增收和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朱家秀說,公司將以“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豬仔長大出欄或繁育出后代之后,還能提供回購服務,免去養殖戶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