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敏 通訊員 仰 濤)“十一”黃金周期間,柞水朱家灣、商南后灣、鎮安云鎮、丹鳳竹林關等8個美麗鄉村引爆了我市鄉村休閑度假游,共接待游客56.38萬人次,同比增長17.6%。已建成的園林花海、景觀小品、民俗民居等鄉村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讓游客真正體驗到鄉愁、尋覓到鄉趣。
今年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旅游為核、自主創建”的美麗鄉村推進機制,集中建設了朱家灣、石甕子、前店子、江山、后灣、巡檢、云鎮、竹林關八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同時,以“市級領導指導、市直部門幫建、縣區負責主抓”為抓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市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凝聚各方合力,整合各方資源,強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6月上旬,市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帶隊赴安徽、浙江兩省三市八縣考察學習美麗鄉村,形成了依據商洛“自然環境優、自身特色優、基礎條件優、交通區位優”,與精品景區、旅游線路、中心城鎮、精準扶貧相結合為原則的建設共識,實現了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開局。
堅持四大創新,彰顯工作特色。各縣區在美麗鄉村規劃設計中,立足資源稟賦,以創新為基點,圍繞建設什么樣的美麗鄉村、打造怎樣的示范點,分層次、分批次組織縣鎮村干部和群眾赴外學習經驗,拓寬思路,形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土淳樸就是特色的發展共識,積極聘請到省內外設計單位負責規劃、策劃項目,突出鄉土特色,做到鄉村與山水融合、與文化融合、與產業融合、與景區融合為目標,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原則,在項目設計時就大膽引進企業參與,實現了共同開發、互利共贏。
緊扣四大重點,加快項目實施。以“基礎設施、游覽休閑、產業配置、文化增色”為重點,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共實施完成523戶民居仿古改造,石甕子、江山、前店子建成了蓄水成湖景觀水面和觀景設施,后灣村新修了自行車綠道、自行車智能站及8000多米游步道。朱家灣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建成沁園村和花錦園片區兩處100多畝的花田花海、荷塘景觀,打造以觀賞花卉為主題元素的田園風光攝影基地,一大批游覽、休閑、服務、農業體驗等重點項目的迅速建成,進一步凸顯了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深化四項機制,強力推動建設。我市采取政府投、企業出、群眾籌的方式,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積極引進各類旅游企業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管理,堅持建設與營銷同頻,策劃舉辦了以“秦嶺最美是商洛·美麗鄉村快樂行”為主題的美麗鄉村系列宣傳促銷活動,推出了10多條以美麗鄉村為串接的鄉村自駕旅游線路,編發以美麗鄉村游為話題的宣傳信息,產生了極強的效果。同時,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各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并作為市級年度重大項目觀摩重點內容,極大地調動了各級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