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 婷
近年來,市民們發現我市天更藍水更清,城市空氣更加清新了,這是創建、鞏固省級衛生城市以來環境保護工作帶來的新變化。為全力以赴做好迎接省衛復審工作,我市環保部門將環境監管與省衛復審緊密結合,在搞好機關環境衛生的同時,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突破重點難點,集中進行大氣環境污染、飲用水源地、危險廢物等治污防污監督管理,不斷改善城市整體環境狀況,為省衛復審迎驗的綜合評審做好充分準備。
市環保局加強組織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各類問題。全面清理室內外環境衛生,清除院內雜草垃圾,按要求配備了病媒生物消殺藥物、器具,在重點部位集中消殺。制作“省衛”知識展板、懸掛宣傳標語、開辦“省衛”知識專欄等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增強職工知曉度與參與度。
市、區環保部門緊抓總量控制及污染減排,加強對煙塵控制區內鍋爐、窯爐等污染物排放源的監管,城區不再審批新的燃煤鍋爐,已拆除燃煤鍋(窯)爐203臺,拆改完成率達到91%;黃標車及老舊車提前4個月完成了省級下達的2015年度淘汰任務;市政府出臺了《建筑工程揚塵污染管理辦法》,明確了責任主體和監管部門,管理逐步規范化;聯合農業部門落實春秋兩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向農戶提供政策引導與綜合利用技術,劃定禁燒區域,落實禁燒責任,全市未發現焚燒秸稈案件;推進工業污染減排工作,陜西鋅業公司裝置了煙塵脫硫設施,穩定達標排放,依法關閉污染嚴重或產能落后企業。中心市區空氣質量穩中向好,今年1至8月份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的天數達到206天,占總天數的84.3%,名列全省第一。同時,按照“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要求,全市已投入18.21億元,啟動實施了198個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項目,保障了丹江等流域水環境質量。目前,全市6條主要河流均達到功能區劃標準,其中,丹江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全市10個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100%。
噪聲擾民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市環保部門組織技術力量開展噪聲環境管理調研后,根據調研結果調整噪聲功能區,嚴格建筑施工申報審批制度,嚴厲查處夜間違規施工,聯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門多次對市區主街道和社區的歌舞廳、音響商店、商業店鋪高音喇叭等進行綜合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加大對商洛比亞迪實業公司、陜西新天地固體廢物綜合處置有限公司等生產處置危險廢物企業的監管,制定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處置程序和危險廢物處理流程等管理制度。同時,對生產的含氟污泥、含氟廢物等9類危險廢物進行安全轉移處置,開展了輻射安全許可證持證情況及輻射環境安全全面檢查,對6家9枚放射源依法收貯,確保了區域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