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新一輪鎮村機構改革已經畫上句號,一批鎮村的名稱已經告別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新名稱,個別鎮村為了名稱的歸屬還集體上訪,鎮村機構改革后名稱引起多方熱議。筆者建議新名稱要摒棄四種誤區,做到四個結合,尤以體現歷史傳承和文化內涵為重點。
一要走出“以大并小”誤區,彰顯文化內涵。大鎮并小鎮(鄉)、大村并小村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合并后的鎮村名稱是否都用大鎮名和大村名不能一概而論。幾個村名稱權衡,有時候小村的名稱更能夠體現當地特色與文化內涵,那么新的名稱就應該以小村或者小鎮的名稱為妥。
二要走出以富鎮(村)為名誤區,突出歷史傳承。在鎮村合并中,有的地方搞“以富并窮”,意在“富鎮(村)帶窮鎮(村)”。但是,合并后的鎮村名稱是否都用富鎮(村)名卻不能鐵板釘釘。應該選取歷史最悠久文化底蘊最深厚名氣最大的那個鎮(村)的名稱可能更能體現合并后的鎮情村況。
三要走出“廣告嫌疑”的誤區,突出鎮村特點。很多鎮村機構改革,人們為了平衡各種關系,把新合并的鎮村名稱都舍棄不用,而是以開發商、贊助商代言,這些拋棄千百年來鎮情村況的做法,雖然能夠短期內帶來一定的啟動發展資金,但從長遠看無異于殺雞取卵、顧此失彼,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變遷,名稱必將落入俗套。
四是要走出“隨意冠名”誤區,尊重本來面目。在新的鎮村機構命名中,個別鎮村為了取得一定政績隨意命名,導致鎮村名稱名不副實,一些鎮村名稱歷經千百年歷史的口口傳承和歷史記載,鎮村名稱都有一定的歷史傳說和文化底蘊,隨意取名可能貽笑大方,說小點是工作不盡職盡責,說大了就是歷史的篡改者。
總而言之,經濟越是快速發展,越要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只有賦予鎮村名稱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建議把握命名權的部門要嚴格把關,集思廣益、多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如果對新設立的鎮村名稱有所爭議,建議先暫緩執行,各方協調一下,聽聽大家的聲音再往前走,使得新名稱最大限度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使新的鎮村機構有一個響亮的名稱。讀者 謝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