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強:在新形勢、新常態下科技創新是破解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和產業技術水平低等經濟重大瓶頸的必然戰略選擇,是破解提升競爭力難題的重大部署。科技工作肩負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大的使命。從我市當前發展市情來看,要著力在提升循環發展質量效益,發揮對經濟社會主導支撐作用上下功夫。采用各種鼓勵和優惠政策,千方百計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建立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設立創新基金,重點扶持釩、鉬、鐵、金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關鍵工藝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引導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鼓勵科技人員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具體地說,應當圍繞我市確定發展的重點產業積極開發新技術,要根據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設計可持續利用的生產工藝及其組裝模式,經試點后逐步推廣,努力做到資源消耗低、生產污染少、廢物排放少,此外,全面落實以激勵和資助為主的知識產權工作政策措施,推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積極引導、扶持、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做大做強,加大專利成果轉化力度,鼓勵科研機構通過與企業緊密結合,開展科研攻關,掌握核心技術,進而制定出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增加企業的絕對競爭優勢。
記者:按照《循環城市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總體要求,今年,對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產業鏈接等循環經濟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被列入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重點。市科技局作為這一方面工作的執行責任部門,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讓科技資源更好的配置到所需要的領域?
張銀強:把循環經濟發展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納入商洛科技發展總體規劃,全市的科技工作者立足一線實戰,強化科技應用,展開了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園區基地創新發展、創新型縣區建設等四大工程,目前已全面展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第一大工程是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產業鏈的重點環節、薄弱環節、延伸環節建設創新鏈。特別是在做大做強現代材料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生態農業創新驅動示范基地三個方面下功夫,重點抓好農林產品及副產品綜合循環利用及深加工科技研發,農林牧漁新品種培育、引進、推廣和技術研發,葡萄、蠶桑高新技術應用推廣及研發和畜禽生態養殖技術攻關和畜禽產品深加工科技研發工作。第二大工程是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將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聚集創新要素、加快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進入產業鏈中高端,形成一批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群體。第三大工程是園區基地創新發展。以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產業基地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將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創新服務平臺,加快科技園區創新發展,增強循環經濟技術創新能力。第四大工程是創新型縣區建設,打造生物資源開發、綠色食品、有色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等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建設特色科技產業基地,打造品牌上檔次、產品上層次、產業上規模、地方特色鮮明的小企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