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市紀委探索建立了市直派駐機構統一管理、集中辦公、聯合執紀的工作機制,將32個紀檢組整合為5個聯合巡查組,實現了作風建設和違紀違法問題巡查常態化、規范化。
馳而不息糾“四風”
突出春節、國慶等重要節點,督促縣區紀委和派駐機構上下聯動,持續開展明查暗訪,查處違反八項規定案件66起,處理68人。
2014年3月,市委組織9個督查組,對全市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進行專項檢查,交辦督辦6方面126個問題,處分1人,警示提醒和誡勉督導89人,糾正超標準占用辦公用房7.35萬平方米。2014年中秋節,山陽縣牛耳川鎮黨委書記夏儉民違規駕駛公車外出,被紀委暗訪監督組從高速路監控中發現。縣紀委在調查期間,其刻意隱瞞真相,設法阻礙調查,意圖逃避追責,最終受到了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追繳了其外出的費用。
注重問題導向,開展“三難”“懶政懈怠不作為”等問題專項整治。2014年8月27日,商洛紀檢監察網通報了全市“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專項整治第一次明察暗訪的處理情況,17個單位未按時進行“三難”整治自查被通報,48名干部上班期間網購、玩游戲等被處分或通報批評。“三難”整治開展以來,全市查處問題85件,責任追究170人,處分4人。2014年10月,市紀委、市委組織部聯合制定出臺《領導干部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開展了黨員干部大操大辦問題的治理,查處違規問題4件。丹鳳縣農業局副局長李建民因大操大辦兒子婚事,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責成退還收取禮金2280元。該局局長、紀檢組長因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分別被實施責任約談。
突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專項檢查,按照“監督再監督、檢查再檢查”的職能定位,重點查糾強農惠農資金管理等領域突出問題,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全市查處各類價格違法行為35起;查處違規征訂教輔資料違紀案件1件,糾正退還資金2萬余元;查糾藥品價格公示不規范、醫務人員服務不到位等問題11起。由市委常委帶隊,開展了兩輪六項民生資金大核查,查辦案件124起,處分99人,移送司法機關11人。市監察局制定了《商洛市機關工作人員行政問責制度》,明確了問責程序、問責對象、適應范圍。全市共查處行政問責案件31件,實施責任追究158人,其中縣級12人、科級39人。
重拳出擊懲腐敗
積極開展“一案雙報告”試點工作。作為陜西“一案雙報告”試點市之一,2014年,我市各級紀委把查辦案件作為各級紀委書記的“一把手”工程,探索建立了一套線索處置和查辦案件“雙報告”工作流程,做到了領導批示必查、巡視組轉交必查、兩次反映以上必查、實名舉報必查“四必查”,取得了辦案質量、數量上的突破。據統計,2014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違紀案件線索1313件,立案查處835件,同比增長88.5%。處分1022人,同比增長101.2%。其中:縣級干部16人,同比增長132.1%;科級干部188人,同比增長300%;58人被移送司法機關,挽回經濟損失2250.47萬元。鎮安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金喜善,商南縣政協原主席王浩,市房管局原局長李志全,丹鳳縣副縣長寇紅有、張孝義受賄案等16件縣級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懾。2014年8月中旬,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深入我市調研,對試點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打“老虎”的同時,市紀委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讓基層官員“有權也別任性”。12月1日,市紀委網站公布了山陽縣紀委對10名鎮、村干部立案調查的消息,引起社會強烈關注。這是為了防止“縱蠅為害”的一個縮影。類似的案例還有丹鳳縣龍駒寨鎮青峰村原黨支部書記等125件貪污挪用低保資金、優親厚友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一年間,全市處理科級以下黨員干部違紀案件818人,一批侵占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件被嚴厲查處,有力維護了群眾權益和黨委、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