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商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艾賢宗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汪 锳)近年來,我市城市建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對既有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城市道路改、擴建工程中對原道路可以再次利用的相關設施全面實行回收利用,對創建人居環境優美的城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就我市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市,記者專訪了商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艾賢宗。
記者:近年來,我市實施“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商洛經濟升級版”的發展戰略,其中環城北路、商鞅大道、龜山路網等一批重點市政項目都在建設之內,這些項目的實施是如何體現循環經濟理念的?
艾賢宗:在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過程中,我們遵循節能、節地、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原則,對橋梁梁板、人行道板、路燈、綠化苗木、交通信號燈等進行回收再利用。比如土方經過改良再次使用,或者填補山澗溝壑,經過平整變為耕地;路燈采用LED節能燈或者太陽能路燈;將開挖山體所產生的渣土供給建材企業做建筑材料等,這些都是循環經濟理念的體現。
記者:現代城市建設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城市空間的機械布置和物資構建,而是把城市發展與自然生態的結合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更多地融入建設的每個層次、每個環節。按照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和發展目標,除了上述重點建設項目外,還從哪些方面落實循環經濟工作?
艾賢宗:我們圍繞建筑業租賃站建設、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應用推廣、主城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新型節能建筑推廣、綠色建筑等五個方面來落實循環經濟工作。首先,在全市各縣區至少各建一個建筑用塔吊、竹架板、鋼管、扣件、攪拌機、振動棒等建筑用品租賃站,循環使用機械設備。現在各縣區基本都有了建筑租賃站。其次,城市新型墻體材料的建筑應用比例遠遠超過市政府下達的82%,市直達到了99%,縣區達到了95%,已提前超額完成任務。第三,新建建筑嚴格按照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建造。通過推廣應用微動力自然通風結構、保溫墻體材料、密閉節能門窗、外墻、屋面及屋頂架空層保溫、低成本空調系統及“綠色”照明燈等先進技術,新建節能建筑200萬平方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節能標準施工執行比例市直達到99%,縣區達到91%。同時,通過一系列節能技術,對主城區既有建筑項目進行了節能改造。第四,可再生能源建筑以示范引領的方式進行推廣,七縣區新建住宅小區和辦公樓中推廣使用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節能技術,其中:獲得國家級示范小區1個,國家級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項目2個。在2017年前要建成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累計推廣300萬平方米。我市已有兩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設計二星級標識和運行二星級標識。第五,大力推進建筑示范工程建設。重點推動黨政機關、學校、醫院以及影劇院等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在商業、房地產、工業廠房中推廣綠色建筑,鼓勵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倡導簡約適度裝修,推行雨水收集和利用示范建設。
記者:如今,購房和裝修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費之一。生態住宅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已經漸入人心。請您談談生態住宅與綠色建筑。
艾賢宗:生態住宅應符合三大主題,即以人為本,呵護健康舒適;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與周圍生態環境的相協調與融合,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居住環境。生態住宅主要著眼于城市居住環境的系統化、生態化、經濟化和人性化,使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協調統一。
綠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綠色建筑是我市打造生態城市的抓手,也是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工程項目從申報立項開始就必須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規劃、設計、施工,這樣才能確保綠色建筑工作落到實處,促進綠色建筑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