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紀實之三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葉朝陽 張建軍 李思杰 周燁明)建設幸福商洛,關鍵在黨,關鍵在抓好班子、建好隊伍。市委把加強縣鎮村三級領導班子建設作為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推進從嚴管黨治黨的重中之重,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縣鎮村領導班子建設的意見》,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注入了“強心劑”。
市委著眼于培養選拔符合“二十字”標準的好干部,依據《干部任用條例》,探索建立了識人選人、領導班子綜合研判、干部考核評價、干部交流、干部能上能下、干部監督、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等“七大機制”,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市委全委會對提拔任正縣職干部一律實行票決,干部選拔提名推薦,一律由黨委(黨組)和主要負責人實名推薦;縣級干部任職前一律進行考憲法、考黨章、考廉政“三考”;由市委常委帶隊,組建了7個研判小組,對7縣區和市直70個單位班子和481名縣級領導干部全面進行了一次綜合研判。為了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市委從加強基層班子建設、保障基層干部力量、提高基層干部待遇、拓寬出路激發活力、加強教育監督管理等方面,推出了20條具體措施。
市委充分發揮縣區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注重基層、注重實干的用人導向,加大高學歷人才引進力度,暢通優秀專家人才進入領導崗位的渠道,選拔一批優秀鎮辦黨委書記到市直部門任職,選派一批市直部門優秀年輕干部到縣區任職鍛煉,選擇一批權力部門的領導干部實行輪崗交流,形成了干部縱向、橫向、權力部門三個大交流的班子建設格局。
“這樣既調整優化了縣委班子成員的專業知識、經歷和來源結構,又提高了班子的整體效能。”山陽縣委書記李吉斌道出了自己對加強縣級領導班子建設的認識。
鎮辦處在“三農”工作第一線,地位十分重要,工作十分辛苦。市委非常重視鎮辦領導班子建設,切實解決鎮一級留人難問題。對人口規模較大、工作任務重、處于縣區重要位置的鎮辦黨委書記,可在規定職數內由縣委常委或黨員副縣級領導干部擔任;把鎮辦一線作為培養干部重要來源,加大鎮辦黨委書記和具有鎮辦工作經歷優秀干部的選拔使用;重視解決鎮辦干部政治經濟待遇,落實鎮辦機關設置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的政策規定;強化鎮辦黨委政府屬地管理職能,站所負責人的考核、任免和工作人員調動充分聽取鎮辦黨委的意見。同時,全面推行民情日記、民事代辦、掛牌上崗、去向公示、當日接訪等制度,促進基層干部作風轉變。有著10年基層工作經歷的洛南縣寺坡鎮黨委書記王莉感慨地說:“市委的新政策讓我們基層干部看到了希望,對未來有了盼頭,干工作更有勁頭了。”
村級班子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市委結合鎮村改革和村級“兩委”換屆工作,突出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去年以來,全市確定188個后進村(社區)黨組織開展集中整頓。為每個村(社區)黨組織配備一名“第一書記”,實施“千名村和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計劃,完成了全市所有后進村和社區黨組織書記和村(居)委會主任培訓任務。大力提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與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鼓勵村級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將換屆后村級正職年補貼提高到2萬元、“一肩挑”提高到2.5至3萬元,達到原有村干部平均補貼的2.5倍左右。全面推行坐班制,使村干部專心、專職、專責干好村里工作。對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村級干部,既可選拔擔任鎮辦領導成員,也可以考錄鎮辦機關公務員、招聘鎮辦事業編制人員,為優秀村級干部打開了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