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張力宏 王尚鋒)連日來,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商洛代表團的代表們,認真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財政報告,結合工作實際,談民生、話發展、說感受、提建議。
楊冠軍代表說,要正確認識建筑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對建筑業的重視和支持;更加重視縣城和重點鎮建設,積極搶抓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等機遇,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丁云祥代表說,要堅持用系統化的思維謀劃工作、推動落實;加大能源化工的科研力度,建設一批新型能源化工產業項目,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發展;省上應出臺科技創新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推進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列席人員蔣躍、楊三省、趙超說,全省上下要扭住加快發展這一要務不放松,進一步在謀劃、引進產業項目上加大力度,保持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有機統一、合理把握在轉型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加快轉型的關系,統籌推進傳統和新興產業循環、科學發展。要遵循市場規律,從重引進向重服務、從重粗放向重精細化轉變;著力培育行業領軍團隊,大力打造企業品牌;推進科技驅動,重視科技轉化,支持非公企業發展,增強發展活力。
周德喜代表建議,省上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陜南移民搬遷工作,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加大對商洛重大項目的謀劃支持力度,促使更多重大項目進入省上的計劃盤子。楊長洲、吳懷玉代表說,在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通過建立地方主體稅種,盡快開征房產稅、減少或取消民生工程地方配套資金、增加對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幫助化解民生項目債務等方式,對地方財政因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影響予以補償,保持地方財力的總體穩定;省上要采取措施確保丹江流域綜合治理的專項資金盡快撥付到位,推動治理工作順利有效開展,確保丹江流域飲用水水質安全。
陳璇、鄭曉燕、鳳江紅代表建議,省上應總結推廣商洛“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經驗,出臺精準扶貧的實施意見;在重大項目安排上向商洛予以傾斜,對已確定的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加強縣城和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要向園區和工業集中區集中。省上應盡快出臺地方性行政程序規定,保障和規范行政權力運行,規范依法行政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把秦嶺飛行小鎮建設納入省“十三五”規劃項目,并在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把商于古道文化景區建設列入省級重點項目予以支持。
璩澤濤、張國瑜、劉春茂、魏根全代表建議,省上應重點支持關乎商洛發展的“五件大事”,將西武高鐵、山柞高速寫入報告并予以重點推進;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力度,對陜南三市“一縣一產業”給予傾斜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加大對生態功能區的補償力度,幫助支持商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和旅游三產。
唐鑫、謝曉林、房映儒代表建議,應充分發揮醫藥優勢,整合全省資源,促使醫藥企業抱團發展,增強后勁;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同時出臺扶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具體政策和辦法;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減輕市縣財政配套壓力;出臺完善扶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非煤礦山企業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穩定發展;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依法行政。
何曉維、吳豐言、劉顯印、史財安代表建議,加大水資源工程建設力度,給予商洛中大型水庫建設的資金支持;利用商洛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建設養老健康產業示范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努力建設美麗鄉村。
洪秀珍、黃翠娥代表建議,要盡快實現醫療保險的全省統籌,簡化轉診就醫程序,方便群眾就醫看病。重視加強校園環境綜合治理,強化安保人員的崗前培訓,確保校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