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雷超鋒 井海鵬)今年以來,商州區創造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諸多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很快付諸實施,廣大群眾從自己身邊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新變化。
清潔工程——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城鄉環境臟亂差問題,商州區按照“戶收集、村集中、鎮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分兩個階段組織對全區所有鎮村社區垃圾進行收集處理。通過扎實開展清掃垃圾、清理柴草、清除糞堆、清除砂石、清理路障“五清”,全面整治亂修亂建、亂堆亂放、亂停亂放、亂拉亂接、亂貼亂畫“五亂”,積極實施改水、改路、改灶、改廁、改圈“五改”,實現村莊美化、居民亮化、路院硬化、河渠凈化、四旁綠化“五化”目標,并使現有的垃圾治理轉入長效機制。據介紹,今年重點在江河、國道、省道沿線的15個鎮辦的部分村(社區)實施,力爭在兩年內實現全覆蓋,所有村鎮達到區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要求。建立多方投入機制、部門協作機制及考核督查機制,保障城鄉清潔工程正常運行。目前,已投資1500萬元,配備垃圾清運車15輛、人力三輪車307輛、垃圾箱290個、垃圾桶65836個,啟動實施15個鎮辦167個村(社區)為主的城鄉清潔工程,做到鎮辦有垃圾車、村村有保潔員、組組有垃圾箱、戶戶有垃圾桶,城鄉環境面貌為之一新。
基層問政——難事在家門口得到解決
為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為民服務的干部隊伍,商州區深入開展以“三個克服除四風、三增三提轉作風”為活動載體的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敢擔當、責任缺失、效能低下”問題,重點推出以“查四風、轉作風、百姓問政聽民聲,聚民智、踐宗旨、公開承諾辦實事”為目標的“基層問政”活動,將區直部門和鎮辦“一把手”推到百姓家門口、推到陽光下,直面群眾揭擺自身問題、現場答復群眾提問、鄭重作出公開承諾、接受群眾評判,創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載體,探索出一條新形勢下改進作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新路徑。目前,已在北寬坪、大荊、硯池河、三岔河等鎮開展“基層問政”4期,為群眾承諾服務事項95件、兌現承諾77件,實現黨員領導干部由機關走向群眾,把黨的惠民政策講到了家門口,拉近了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拆除了群眾和干部之間的“隔離墻”。
便民平臺——提供便捷高效“廳式服務”
針對群眾到機關辦事找不著門、進門認不得人,不了解政策和辦事流程,到鎮辦和區直部門辦事存在多頭跑、重復跑的問題,商州區著力構建“三位一體”與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相適應的便民服務體系,建成區級便民服務大廳21個、鎮級便民服務大廳6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353個,公示便民服務流程圖400余處,印制《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紀實手冊》2000冊,形成區、鎮、村三級便民服務平臺,為便民服務提供了場所。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大講堂、基層問政等形式,廣泛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目前,已舉辦大講堂10期,開展基層問政4次,征求群眾意見建議924條。建立民困幫扶機制,開展“雙包雙促”活動,全區120多個區直部門和事業單位3850名黨員干部,聯系包扶147個貧困村4587戶貧困戶,一對一真扶貧、扶真貧。建立鎮、村、組三級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度,按照“受理、承辦、反饋、評價”的程序限時辦結,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問題。目前,全區已建立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中心23個、全程代理站416個、代理點1332個,設立AB崗代理員2246名,新出臺便民服務措施56項,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代民辦事、幫民解憂、為民服務、讓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