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楊海平)農村食品市場“四打擊四規范”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市食安辦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積極組織各縣區食安辦和市食品藥品監管、工商管理部門,不斷強化劃片包干、督查督辦、電話抽查、聯合檢查執法等措施,加大輿論宣傳、整治規范、查處大要案件和督查問責力度,環節監管和重點品種監管有機結合起來,科學運用食安風險大排查成果,積極有序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11月10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632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5700余份,舉辦新聞發布會8場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戶6795戶次,檢查農(集)貿市場81個次,抽檢食品78批次,取締無證照經營戶86家,搗毀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窩點5個,吊銷食品流通許可證11家,指導規范食品戶2764戶,督促辦證179戶,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162份,沒收不合格食品76種1865公斤(其中兒童食品417公斤),立案87件,受理食品投訴舉報43件,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7920元,移送公安機關偵辦食品犯罪案件6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農村食品市場安全水平。
以清理規范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為抓手,嚴厲打擊無證照生產經營行為,切實摸清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基本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通過拉網式的市場排查,充分發揮食品協管員或信息員、12331或12315平臺和社會群眾的監督作用,及時查處轄區內的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取締一批違法“黑工廠”“黑窩點”和“黑作坊”,嚴懲食品違法犯罪行為,有效規范了農村食品戶的主體資格。
在食品生產環節以肉制品、豆制品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突破口,對重點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嚴查原輔料進廠查驗、食品添加劑管理和使用、標簽標識、出廠檢驗和銷售去向等情況,檢查面要達到全覆蓋。加強對小作坊人員健康狀況、原輔料把關、食品添加劑使用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大對小豆腐坊使用工業鹵水、小油坊生產地溝油等問題的查處力度。在食品流通環節嚴格農村食品市場準入管理,依法規范一批、清理一批、查處一批;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重點整治農村食品經營者索證索票意識不強、進貨查驗責任不落實、查驗記錄不規范和記錄不全等突出問題;嚴查食品標簽標識,重點打擊經營侵權假冒和銷售“五無”食品的違法行為。強化農村食品質量監測,在10-11月份流通環節食品抽檢中,突出農村群眾日常大宗食品及本地農村特色食品的抽檢比重。在餐飲消費環節規范農村餐飲許可準入管理,規范一批、整頓一批,取締一批。以學校或單位食堂、農家樂、小餐飲為重點開展農村餐飲大檢查。積極開展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示范點建設,促進農村餐飲市場健康發展和提檔升級。加大對“農家宴”等農村集體聚餐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工作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在乳制品流通環節嚴查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嬰幼兒配方乳粉為重點,嚴格監督乳制品經營企業索票索證、進貨查驗登記、批次質檢報告、標簽標識規范等。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及時查辦不合格產品和調查核實處置風險監測問題樣品。在保健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繼續深化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對進入農村的減肥減脂、降糖降壓、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等重點品種進行監督抽檢,嚴查保健食品批發市場、藥店等重點場所索證索票、購銷臺賬、標簽標識、專區專柜等制度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