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批復的創建實施方案,主要實現四大目標:一是資源產出率有大幅提高。到2017年,全市資源產出率比2012年提高20%,尾礦綜合利用率達到50%,資源產出、資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廢物排放各項指標達到或優于國家規定指標。二是循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15億元,年均增長13.17%,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分別達到39680元和10950元。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9:52:39,循環型工業總產值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70%左右。三是循環支撐體系初步建立。到2017年,構建較為完善的循環型工業體系、循環型農業體系、循環型服務業體系和社會層面循環發展體系。構建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基本建成10個循環型工業園區、50戶循環型工業示范企業、50個循環經濟示范社區、100個循環經濟示范村。四是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到2017年,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園林城市、關天經濟區生態發展示范區,建成4個生態示范縣、30個生態示范鎮、200個生態示范村。
記者:我市在推進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中面臨哪些困難?如何破解?
張永平:難點主要表現在環境壓力不斷增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資金瓶頸制約明顯三個方面。
環境問題是事關子孫后代的一件大事,必須從源頭上保護好環境。一方面要繼續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作為礦山采選項目核準的前置條件,嚴格執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與采選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減少尾礦排放;同時鼓勵對具備利用條件的尾礦庫進行綜合利用,解決尾礦堆積占地、安全和環保隱患。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項目建設,強化落后產能淘汰,推廣先進工藝技術,降低能耗和資源消耗。
三項措施緩解土地供需壓力:一是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強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吸引企業向園區集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產出率。二是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提高土地容積率。三是爭取中省對建設用地的傾斜性支持,做好土地置換和建設項目用地儲備。
四項措施破解資金制約瓶頸:一是密切跟蹤中省專項資金投資導向,最大限度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引導企業加大投入。二是切實強化銀企合作,積極牽線搭橋,促進金融機構與項目單位合作,緩解資金壓力。三是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四是做好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縮短投資回收期,提高項目單位積極性。
記者:發改委作為牽頭部門,如何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張永平: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既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沒有先例借鑒。我們要聚全市之智、集全市之力,以改革創新的勇氣、以敢闖敢試的膽略、以只爭朝夕的干勁,全力以赴推進這項工作:
一是強化載體建設。逐一落實創建重點項目建設主體和“五個一”包抓制度,確保所有項目按期建成;全面推進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接循環化、廢物處理資源化四化同步發展,構建較為完善的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以及社會層面循環發展四大循環體系;加快推進循環型園區、循環型企業、循環經濟示范社區(鎮村)及生態示范縣、示范鎮(村)創建活動,建立循環經濟支撐體系。
二是強化宣傳引導。加強宣傳引導,使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參與創建工作,形成“人人都是循環發展參與者”的強大工作合力。強化示范引導,扎實推進示范認定工作,樹立先進典型,引導創建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