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人大常委會對區政府移民搬遷工作監督側記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李剛文)6月17日,商州區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正在按程序進行。會議的首要議題是聽取審議商州區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審議意見辦理落實情況的報告。商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崇軍作報告。大會審議發言結束時,投票表決的綜合評價為“滿意”。
2013年10月30日,商州區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區政府關于陜南移民搬遷工作情況的報告。在此前的9月下旬,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全體組成人員,深入12個鎮辦、19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通過實地查看、聽取介紹、現場詢問、走訪群眾、座談討論等形式,對全區移民搬遷工作進行了一次集中視察。在這次常委會議上,大家根據平時聽到群眾的反映和現場看到的情況,既充分肯定了移民搬遷工作取得的成效,又指出了政策宣傳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滯后、群眾增收困難等問題,真誠地提出了改進工作薄弱環節的對策建議。會后形成了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交辦書,明確提出6條整改意見,交由商州區人民政府研究辦理。
半年過去了,區政府的辦理情況一直牽動著人大各位主任和委員的心。2014年6月初舉行的一次常委會主任會議上,安排了聽取移民搬遷工作審議意見辦理落實情況的匯報。因扶貧部門對辦理效果等事項匯報不夠清晰明了,會議作出兩項決定,一是將這一議題再次提交常委會會議進行審議,并進行滿意度測評;二是由主管移民搬遷工作的區政府領導親自匯報。
6月17日,區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如期舉行。從李崇軍的報告中,大家欣慰地看到:5月17日,區政府召開了240多人參加的移民搬遷政策業務培訓大會,區長張國瑜、副區長李崇軍進行講解輔導;在商州有線電視臺開辟了《移民搬遷大家談》宣傳專欄;落實了區級領導每月督查包抓制度和科級干部駐點包抓后進項目制度;對項目逐月排名通報,實行后進項目約談問責、限期整改措施;一批規范項目管理、吸納群眾參與監督的制度建立了起來;區政府兩次預撥3200萬元用于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部門3年累計投入460萬元,扶持產業合作社7個,提供扶貧貼息貸款5000余萬元,支持搬遷群眾發展產業、自主創業……
事實是最好的證明。通過7個月的努力,區政府辦理人大審議意見效果顯著,初步形成了規劃建設、項目管理、資金籌措和培育扶持等工作機制,全區26個集中安置點基本建成,群眾比較滿意。對此,一名人大委員在會上用“抓得實、力度大、效果好”這9個字作了概括。
與此同時,一些常委會委員仍存有擔心:完成今年的任務困難大不大?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房子建好了入住率能否保證?對特困搬遷對象如何進行幫扶?怎樣做到讓群眾愉快搬遷、安居樂業?
面對委員們的現場發問,李崇軍從相關政策和工作措施等方面作了詳細解答,使大家消除了疑慮,放松了心情。
“自從去年人大實施監督以來,明顯感覺到政府更加注重政策宣傳,對群眾的感受也比以前重視了,尤其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了投入,解決了群眾的許多后顧之憂。”一名列席會議并參與視察活動的人大代表說。
至此,人大的監督達到了預期效果,對一個議題的審議似乎劃上了句號。然而,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還遠未完成,人大的監督和關注也不會就此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