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賈鵬里 通訊員 雷超鋒)近日,我們沿著當年中原突圍北路軍李先念率部進入商洛山區的路徑,來到蟒嶺核心——革命老區紅色寬坪。經過商洛縣政府舊址,站在五峰山上鳥瞰,70年前的紅色熱土,已是樓房林立、集貿繁榮、濃綠蔥郁的人間天堂。近年來,北寬坪的森林覆蓋率91.2%,綠色產業、環保村鎮、綠色食品,支撐著紅色寬坪的綠色崛起。
沿鎮政府向北5公里,就來到韓子坪村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走進占地80多畝的鋼架大棚,一眼望不到邊的是那一排排、一堆堆的代料平菇。10多名群眾正在提著籃子采摘商品菇。村黨支部書記程東來告訴我們,今年村上6戶群眾入股120萬元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近百畝,搭建57個鋼架大棚,種植代料平菇40萬袋。同時配套建起代料裝填車間和冷藏室,現在日產平菇1.8噸,收入1.2萬元,主要供應西安欣橋蔬菜批發市場。據介紹,韓子坪村食用菌種植項目規劃占地158畝,總投資250萬元,續建鋼架大棚55個,發展代料香菇55萬袋,每年創收400萬元。目前,這個合作社入社人員11戶,解決50多名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周邊40多戶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
韓子坪村只是北寬坪鎮發展食用菌產業的一個縮影。鎮上以韓子坪、劉院產業園區為依托,帶動全脈、三合等6個村發展450萬袋代料香菇;以寬坪片區規模化經營為中心,帶動張河、小寬坪等4個村發展180畝代料香菇;廣東坪、郭灣等8個村發展5.5萬架食用菌椴木栽培,食用菌產業收入占到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成多。同時,畜牧、中藥材、核桃、板栗、鼯鼠產業實現區域布局、群體發展,占到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成。鎮上每年組織5100多人轉移就業,創收入7650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四成。上半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421元。
政權建設和城鎮建設是長期制約北寬坪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即使是三四年前,北寬坪鎮政府駐地也和20年前沒有太大區別。2011年7月,新一屆鎮黨委、政府制定“鎮村面貌五年大變樣”的發展戰略,組織力量精心編制鎮村五年發展規劃。經過3年努力,先后建起2868平方米的鎮政府辦公樓、720平方米的文廣站綜合樓、衛生院門診樓、公租房、教學樓等等。一個綠色現代、文明宜居、開放和諧的山區特色小鎮初具雛形。北寬坪移民新村占地108.8畝,預計投資3116萬元,規劃建設住宅102套,安置群眾424人。一期項目已全面竣工,二期工程已在規劃建設之中。總投資336萬元的鎮中心幼兒園大樓去年9月建成開園,當時就有80名幼兒入園,今年又接納95名幼兒。幼兒園室外鋪設綠色草坪、游樂設施,室內鋪有地毯、裝有空調,被稱為娃娃樂園、小鎮一景,被商州區項目觀摩評為“十佳工程”。鎮上相繼籌資硬化了育才路、東一路、東二路、警民路和寬坪老街,山區群眾從小鎮建設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同樣是那座山坡、那條溝渠、那片土地、那些民眾,北寬坪鎮近年來的發展變化超過了以往多年建設成果的總和。究其原因,除突破發展的時代背景外,關鍵是鎮上干部作風建設取得實效并在五個文明建設中得到了有力驗證。2011年7月,鎮黨委在機關干部中全面推行“學習效果考試、在崗紀律考勤、日常工作考核、年度工作考評、個人品行考廉”五項考評制度,還開設了“周三學堂”,每周三由班子成員輪流組織干部學習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廉政準則、應對突發事件、政德修養,定期開展效果測試,增強干部綜合分析、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推行出勤公示牌制度,請假統一由分管和主要領導雙審批。推行日工作記實、周審查交賬、月總結評比制度,促使日常工作不走過場、考核落到實處。分別在每天、每周、每月工作實績的基礎上進行優秀評選活動,在年度考核中增加民主測評。2013年,鎮黨群口的優秀公務員評選寧缺毋濫。同時,推行干部廉政談話、廉政考試、廉政檔案制度,促進干部自警、自省、自律、自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