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路美景好是陜西高速的一大特色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德國記者尼恩豪斯接受采訪
隧道南口,應急救援摩托車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商洛之窗訊(王渤)昨日,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文化之旅采訪團來到了柞水縣,柞水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清新的空氣讓采訪團領略了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稱的柞水風光。
采訪團一行來到了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口,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柞水人民的熱情,還有那長達18.02公里的天下第一隧--終南山隧道,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名記者紛紛伸出大拇指連連贊不絕口。
在采訪中,縣委書記林錄印對記者說:"柞水古為京畿長安的重要門戶,有連通秦國和楚國的交通樞紐--秦楚古道,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分支線。19世紀60年代,秦楚古道被秦嶺盤山公路所取代,漸漸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中,盡管交通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翻越大秦嶺的無奈讓柞水始終沉寂于深山之中。
隨著西康鐵路的貫通,尤其是世界最長雙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隧道開通后,打開了阻隔柞水的秦嶺天塹,使柞水融入到了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大批投資者到來,大批游客涌入,給柞水帶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不僅催生了旅游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更帶動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大提升。
就連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土耳其語部記者茹赫薩爾o杉歐盧也贊不絕口的說:"看到這里的青山和綠水,還有農家樂里面開的花,我感到非常親切,剛才聽到農家樂的老板說高速通了以后游客很多,他們也通過旅游發家致富了,我感到非常高興。"
據悉,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央廣國際、中新社、新華網、人民網等1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新絲路大交通"主題采訪。此次采訪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運輸峰會系列活動的一部分,采訪團將沿著"新絲綢之路"的走向--從江蘇連云港開始,經河南、陜西,一直向西到達烏魯木齊,對沿途重點交通節點城市進行采訪。西安成為采訪團陜西站活動中的重要行程之一。而柞水縣古為京畿長安的重要門戶,有連通秦國和楚國的交通樞紐--秦楚古道,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分支線。
- 相關閱讀
-
商洛市委市政府給省氣象局送去感謝信
商洛之窗訊(楊楠)"飛機播雨降甘露,情系商洛解民憂"。8月21日,商洛市副市長柳憲軍代表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向陜西省氣象局送來錦旗和感謝信,感謝省氣象局在商洛抗旱救災工作中給予的大力支持。 ...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