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日報訊 (記者 王尚鋒)面對當前大部分地區無有效降雨,氣溫持續偏高,旱情嚴重的實際,全市上下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調度,千方百計保證人畜飲水安全和工農業正常生產,努力緩解旱情災情,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目前,全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抗旱救災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旱情出現后,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心部署,全力組織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市委書記胡潤澤、市長陳俊先后到受災嚴重的縣區,深入村組農戶、田間地頭了解旱情,親自指揮一線抗旱救災。
我市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先農業后工業”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全力確保人畜飲水安全。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全面調查水源現狀、用水需求和人畜飲水困難情況,科學制定抗旱用水計劃,采取組織車輛運水、設立臨時供水點定時送水、嚴格控制城區建筑和工業等高耗水企業使用自來水、啟用水井水窖自備水源等緊急措施,著力緩解城鄉群眾飲用水緊張局面。全市共打臨時機井400多眼,鋪設臨時供水管道600公里,設立臨時供水點20多處,投入機動運水車518輛,解決了11.7萬人、1.6萬頭大家畜的臨時飲水困難。
充分發動群眾和灌區管理單位,全面開啟渠、庫、站、塘、壩等一切灌溉設施,全力開展灌溉保苗。積極組建抗旱服務隊,實行巡回作業,最大限度發揮抗旱設施設備作用,擴大灌溉面積,減少農業損失。搶抓有利天氣,開展人工增雨2次,一定程度緩解了局部旱情。目前全市共投入抗旱人數28.5萬人次、機電井1566眼、泵站26處、機動抗旱設備4489臺套,實施抗旱灌溉面積60.4萬畝次。
市委、市政府緊急動員,全面發動群眾大力開展生產自救,引導群眾調整種植結構,在絕收田塊補種小日月莊稼,實施以經補農,全市共補種雜糧、蔬菜5萬畝;全力抓好工業生產,動員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產,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產值效益,做到以工補農;廣泛開展勞務技能培訓,有計劃地組織群眾外出勞務,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全市共開展技能培訓53場次,組織勞務輸出12萬人次。
我市抗旱救災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廳、農業廳等省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省水利廳及時下撥重大抗旱資金425萬元,省農業廳支持保苗資金150萬元。市委、市政府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緊急籌措1000萬元,支持各縣區抗旱救災。各縣區多渠道籌措資金3054.5萬元,有力地保障了抗旱救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