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雙包雙促”扶貧攻堅工作側記
商洛日報(雷超鋒 張希鋒 王 昕)今年以來,商州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在全區開展以“部門包村、干部包戶,促村域經濟發展、貧困戶脫貧,促干部作風轉變、能力提升”為主要內容的“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舉全區干部群眾之力,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重點針對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采取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差異式扶貧,起步良好,初見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120個包扶單位投入資金500余萬元,實施村組道路修建110多公里,發展良種核桃、板栗等2300多畝,中藥材461畝,捐贈桌椅、衣物300多件,舉辦實用技術培訓42場次,修建和改造村辦小學、黨員活動室等15處700多平方米,做到包扶對象不脫貧不脫鉤,不拔掉“窮根”不收兵。
創新載體,服務群眾
團區委提出“六清六定六送”掀起“雙包雙促”新高潮。做到底子清、問題清、思路清、任務清、責任清、制度清;駐村包抓干部深入包扶村,了解群眾內心需求和期盼,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聽意見、提建議、出點子、謀措施。以核桃種植、板栗種植、勞務輸出為發展主體,通過幫助定方案、定計劃、定目標、定人員、定責任、定機制,做到年度有計劃、長期有規劃,精準扶持,分類指導,因戶施策,一戶一法,送政策、送項目、送技術、送信息、送培訓、送物資。同時,堅持項目帶動,重點抓好“123456”扶貧項目的落實,即:修1條通組路、落實20萬建設資金、壯大3個主導產業、開辦4戶農家樂、舉辦5期實用技術培訓、扶持6個致富帶頭人。對每戶群眾,確定信息聯絡員,及時發送致富信息、用工信息、惠農政策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確定“愛心子女”和“代理家長”,定期走訪關愛。3個月以來,共進村9次,入戶走訪46戶次,為包扶村爭取各類資金27萬元,送圖書300余冊,贈送衣服、鞋帽380余件,爭取貧困兒童救助項目資金4000元,慰問馬榜娃等特困戶8戶,扶貧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制定規劃,發展產業
區財政局組織機關和局屬單位干部職工分赴各包扶村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幫扶規劃和計劃,實施一村一品項目。包抓三岔河鎮6個貧困村,12名科級干部每人包2戶、66名黨員干部每人包1戶,全局共包抓90戶貧困家庭的包扶任務。圍繞將所包扶的三岔河流域打造成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商州萬畝櫻桃基地”總體規劃,針對包扶鎮村地理優越、空氣清新,是水果大櫻桃的適生地這一實際,投入資金1580萬元,為三岔河流域引進良種櫻桃苗木資金548萬元、新修河堤4600米、攔砂壩9座、灌溉渠道8600米、配套機井7眼、硬化道路4200米,已基本建成良種櫻桃建園7000余畝。針對當地櫻桃發展中存在的產業規模小、缺乏技術支撐、產業技能培訓和科管資金不到位、集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除了為每村新組建的櫻桃專業科管服務隊配備了6臺電動噴霧器和10套修剪工具外,還聘請寶雞櫻桃技術人員現場進行3次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培訓2500人次。并充分利用包扶鎮村交通便利、氣候無污染、土壤適宜等潛在發展優勢制定櫻桃建園、套種金銀花,以賞花、采摘、納涼為主的鄉村游及農家樂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發展規劃,扶持發展起來的5戶農家樂已開始營業,吸引眾多市民前往三岔河鎮游玩,為群眾增收致富架起一座金色的橋梁。
一村一策,一戶一法
硯池河鎮東聯村有6個村民小組,343戶,1261人,耕地510畝。區林業局投資兩萬元扶持東聯村拓寬加固通組路5公里、投資3萬元扶持幫助修建村級黨員活動室;并牽頭聯系有關單位實施對公路沿線63戶群眾居住環境的美化亮化。除了不斷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外,在一些種植項目上還實施科技扶持。駐村包抓干部多次深入包扶村,到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村情村貌,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制定以發展豬苓產業為主導、鞏固核桃產業發展成果相結合的三年扶貧攻堅計劃。在包扶過程中,調撥3萬多株優質矮化核桃苗,為東聯村新建良種核桃園800余畝。針對30戶困難戶的實際情況,按照每戶種植10平方米豬苓,每戶需購種款700元的計劃,落實幫扶資金2.1萬元。積極開展“訪民情、送科技”活動,邀請林業技術干部和當地的種植大戶,開展綜合科管技術培訓,使每個貧困戶都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發放防蟲急需器械16臺,防蟲藥品70箱,為脫貧致富提供有力的技術設備保障,努力把東聯村建成經濟發展、生活富裕、交通便利、環境良好、特色鮮明、富裕文明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