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 感動的事
張 倩
十年前,我看過一篇采訪,至今印象深刻,對象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因為積勞成疾得了尿毒癥,為了方便透析,醫生在他的左手臂上安了一個叫漏管的東西,把他的動脈和靜脈連在一起。可即便是這樣,他依然每天早出晚歸地出去抓賊,前前后后抓捕了數百個犯罪分子,有的小偷都不好意思了,對他說,警察同志,你那么辛苦,還得了重病,以后我就不偷了,幫你省省勁吧。記者問他為什么要這么拼命?他動情地說,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它的價值,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好好地工作,與生命賽跑。十多年前和他一起做透析的人,很多都已經去世了,可他活了下來,而且還能抓賊,真的是一種生命的奇跡。當我看到鏡頭上他手上的漏管時,那血液涌動的熱度和速度,我想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人叫莊宜生,一名普通的巡警。
七年前,我剛參加工作,認識了一位同事。乍看上去他和健康人無兩樣,黑瘦的臉龐,和藹可親。然而,當他掀開衣服露出因手術后留在腰間的刀疤和外掛的糞袋,在場的人都動容了。當年醫生說他只能活3年,這個多年扎根基層的民警沒有被病魔打倒,手術后兩個月又主動走上工作崗位。又一年夏天,派出所約定好要到村里為群眾辦理身份證,可起床后天空卻下起了大雨,有人說下雨就不去了,可他說:“這是我們定下的日子,不能失信,鄉親們都在等著呢!”說完,他將拍照用的相機小心裹在懷里,沖進雨中,當晚回來后,他不僅發高燒,而且傷口再次發炎。他總是說,我做的都是些再普通不過的事,醫生當時說我只能活3年,我不想那么多,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為群眾辦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個人叫劉治安,一直堅守在山區的派出所民警。
去年我認識一個人,她說起他們所里一位民警,說他是一個接地氣、說群眾語言的典型代表。那個穿著制服走家串戶的鄰家大哥,那個獨居老人家里燈不亮了,水不通了,就可以打個電話叫上門的人,那個給這家孩子辦戶口,幫扶管教刑滿釋放人員,隨時掌握社區治安動態的人,在很多人眼中,他的工作就是雞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從中學文化程度自學到本科并獲得學士學位,7年里對社區群眾的真情從未間斷,平均每天在社區工作14個小時以上,幾乎每天堅持在社區夜間巡邏,手頭沒有其他工作就泡在社區,群眾的事一件一件說起來如數家珍。他從小家境貧寒,一家三代至今仍住在35平方米的租住房內,甚至覺得工作還不到位、不想讓自己成為宣傳對象。有事就叫我,隨叫隨到,這是他對群眾的承諾。這個人叫汪勇,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
今年2月8日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輛小車沖向了在應急車道一名正在處理事故毫無防備的交警。危急時刻,他在向身后的同事大喊“趕快跑,趕快跑”的同時,又使勁推了同事一下,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而他則被小車撞到橋下。聽說一名交警被車撞飛30米高的橋下,附近的群眾打著手電、抬著門板自發參與救援。20分鐘后受傷交警找到了,但在次日經過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再也沒有睜開眼睛。這名交警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5歲。他是一個剛剛加入警隊的民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救助走失走散人員13名,出事故現場46次,巡邏210次,巡邏歷程達2.1萬公里。繁忙的西漢高速公路上,車來車往。為了這條路的安全暢通,一個英雄犧牲在這條路上,而他用生命守衛生命的事跡,在每個警察、每個司機、每個路人,在三秦大地傳播開來。這個人叫王雷,一名高速交警。
我們的隊伍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她由這些人創造并且決定,只有擁有那些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的人,能夠舍小家為大家的人,能夠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把群眾的事當家事的人,只有我們的隊伍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在走群眾路線。只有我們的隊伍珍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