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張 勇)近日下鄉和村干部交流座談聽取意見,聽到大家對配送的文化活動器材缺室外音響設備,給群眾戶外文化活動帶來不便的問題,并建議向上反映增加調配。盡管此事文化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已經發覺并正在落實,但同志們聽后仍甚是感激。回辦公室認真想想,也頗有感觸:其一,說明我們的工作還做得不夠實、不夠細,基層文化需求表達、意見反饋搜集和公共文化決策參與評價機制尚未常態化;其二,能聽真話和能說實話值得學習提倡,接“地氣”聽意見要有“聞過則喜”的胸襟。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要取得實效,徹底摒棄“四風”陋習,通過認認真真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聽取真知灼見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上好好下一番功夫”。敢不敢于批評與接受批評,需要有聞過則喜的胸襟與氣度。俗話講:“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對“忠言”當然要“喜”,因為這大有益處,利于彌補“漏洞”,提升個人素養,改進自身工作。但也有人“聞過”而“嗔”,對工作撒手不管,生悶氣、鬧情緒,這不僅錯上加錯,對養成優良作風、打造責任型、服務型政府更有害。
聞過則喜不會丟“面子”,聽取意見接受批評也不是抓“辮子”。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實踐與前進的道路上,存在過錯或不足在所難免,關鍵在于如何去面對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遇到問題繞著走,還是直面難題想方設法去破解,考驗著我們干部的修養與膽識、工作的能力與水平。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也一樣,不可能一出臺就盡善盡美,毫無瑕疵,也不可能一下子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就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聽取意見和建議,逐一改進和完善。所以,只要我們能正確面對、勤勉務實、坦然接受、胸襟寬闊,善于聽取意見、敢于自我批評,主動放下“面子”,認真加以改進,就能贏得主動。
聞過則喜也需要制度作保障。批評與自我批評常抓不懈,敞開大門聽民聲不搞一陣風,查找問題整改落實硬過硬……這些都需要通過制度固化,形成一種集體共識或政治風氣。以制度為保障,聞過則喜才能蔚然成風,從諫如流才是人民所期盼、歷史所需要。
其實,聞過則喜只是我們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之后還要“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意見聽得進,問題改得了方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