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朱引團 李濤 見習記者肖穎 西安報道記者近日跟隨陜西三秦環保世紀行活動赴商洛和渭南兩市,就工礦企業重金屬污染防治情況進行調研采訪。調研采訪組深入企業的第一線,通過實地檢查生產車間、查看尾礦庫和礦渣堆放現場以及與企業負責人座談,發現大多數企業較為重視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
中國環境報 通訊員朱引團 李濤 見習記者肖穎 西安報道記者近日跟隨陜西三秦環保世紀行活動赴商洛和渭南兩市,就工礦企業重金屬污染防治情況進行調研采訪。調查發現,企業大都對重金屬防治工作較為重視,建設相應的污染處理設施,但仍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調研采訪組深入企業的第一線,通過實地檢查生產車間、查看尾礦庫和礦渣堆放現場以及與企業負責人座談,發現大多數企業較為重視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為了減少污染,不少企業在技術提升、綜合利用和治污設施建設上下足功夫。比如陜西銀礦投入環保資金200多萬元,對廢水沉淀池、除塵設備、回水泵站等環保設施進行完善,使選礦產生的廢水和沖洗車間產生的廢水與尾礦砂一起排入尾礦庫,經沉淀澄清后重復循環利用率達75%以上;陜西鋅業公司商洛冶煉廠投資1000萬元配套建設了日處理能力1000噸/日的污水處理站,采用三級處理及凈化過濾工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實施清潔分流,處理后的廢水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同時,配套建設了循環利用設施,循環水利用率達90%以上。
但在采訪中,記者仍發現一些環境安全隱患。如企業周邊屬搬遷范圍的居民還未搬遷,廠區內還有部分廢渣堆放時未按環保要求采取防流失、防滲漏、防揚散措施。個別企業在未驗收的情況下,擅自開機試生產,無收塵設施,無廢水處理設施。
據新民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