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追趕超越打好‘五大攻堅戰’”系列連續報道之全域旅游篇(二)
本報記者 汪锳 李敏 李亮 柯巖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340萬人次,完成旅游綜合收入127.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72%和28.08%。旅游收入增幅超出省考指標13個百分點,較2016年同期提高了近兩倍,較好實現了旅游接待、收入任務雙過半。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我市旅游體制機制的創新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尤其是“1+3”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即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場監管分局。
精準把握改革任務
在推進全域旅游攻堅戰過程中,市縣兩級清醒地認識到,全域旅游發展的核心是產業融合,關鍵在上下聯動,基礎在體制保障。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綜合協調和推進機制,再美的藍圖也會成為鏡中花、水中月。為此,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臺的《關于促進旅游產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就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域旅游發展領導小組,提出了成立市縣旅游發展委員會要求,為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做好頂層設計,并建立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制度、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旅游安全警示通報、投訴轉辦及景區最大承載量公示等協調聯動機制,組建了商洛市文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將旅游產業全面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市委四屆二次全會也再次提出,要著力打好全域旅游攻堅戰,大力實施體制機制創新行動,加快組建縣級旅游發展委員會,增強統籌協調相關行業和部門的旅游管理職能,形成對旅游業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的綜合管理體制。
為了有效規避“換牌子不換體制,換機構不換機制,換人不換理念”的問題,今年年初,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同市編辦和柞水縣政府,專門對浙江省杭州市旅發委、桐廬縣旅發委以及我省韓城市旅發委的機構設置、工作職能和日常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考察學習。在綜合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確定商洛旅游管理體制改革要以規劃協調、產業融合、項目審批、執法聯動等四個方面為重點,并結合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的要求,將市級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和商南、柞水、山陽1+3旅游管理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納入到市政府年度工作報告之中,并通過全域旅游攻堅戰工作清單,將任務分解細化到組織人事和編制部門,要求到三季度全面改革到位,為全市其他縣區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探索經驗,提供試點。
走上依法治旅之路
5月13日,在2017年牛背梁杜鵑花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柞水縣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執法大隊、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大隊、旅游巡回法庭、游客服務中心揭牌。這標志著該縣“1+3”旅游綜合執法機構正式成立,也標志我市在探索旅游產業發展新思路和行業監管新機制方面敢為人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本屆旅游節活動中,旅游警察大隊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在執勤、執法過程中,采取雙向執法,不僅規范旅游企業,而且對游客進行積極地引導并對其違法行為嚴格執法。對每一個崗位進行合理安排,定崗定責;對每個路段、入口、觀眾區域安排專人值守;對整個活動場地實行分區包干,安排專人在進入景區主要路口進行交通疏導;對旅游車輛手續證照是否齊全,有無超員超載現象及人貨混裝情況進行例行安全檢查;對每位進入景區的游客宣講旅游安全知識和旅游注意事項,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引導游客自覺保護景區環境意識。執勤期間,大隊共出動警力100余人次,警員們時刻堅守崗位恪守文明執勤,對游客熱情服務,與景區密切配合,確保活動現場秩序井然,營造了和諧、穩定的活動氛圍,受到了漠峰俱樂部會員和現場觀眾及游客的廣泛贊譽。
目前,7縣區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大隊和旅游巡回法庭已全部成立,與縣區旅游執法大隊,共同構建起了全域旅游綜合執法體系。
有效凝聚發展合力
6月2日,我市按照“一委、一隊、一中心”的模式,同步成立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和其余6縣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在全省率先一次性將市縣旅游發展委員會全部成立到位,并成立了市縣旅游服務中心,增加市縣旅游管理隊伍編制,賦予了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參與相關規劃編制、牽頭旅游項目審批、負責推進產業融合以及協調旅游市場監管等職能。
8月8日至10日,市旅發委臨時成立兩個檢查組,采取分片交叉檢查,相互促進,查漏補缺的方式對各縣區旅游投訴處理及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開展了檢查治理。從旅游投訴機制建立、投訴處理登記、中省市轉辦案件處理等方面,檢查了各縣區旅游局投訴管理相關股室;從旅游交通安全、景區地質災害防治、特種設施安全、游樂設施安全等方面,檢查了棣花古鎮、金絲峽景區、金臺山景區等6家景區;從消防安全、食品衛生等方面,檢查了干元賓館、金源大酒店等6家旅游星級酒店;從旅游包車安全、“零負團費”“不合理低價游”等方面,檢查了商于古道、金絲峽生態之旅、旅游百事通等7家旅行社。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檢查組向有關單位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9份,要求限期整改安全隱患7處。
“1+3”旅游體制機制改革,降低了旅游投訴舉報的總量,媒體曝光及負面評價指數也下降了,旅游市場秩序呈向好發展趨勢。目前,由政府管理的牛背梁、柞水溶洞、木王山、金臺山、漫川古鎮等景區管理委員會,全部隸屬縣區旅游發展委員會管理,有效解決了旅游部門管旅游不管景區的問題。
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極大凝聚起上下聯動的合力,市縣聯合、部門聯動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市發改委成立了商洛市文化旅游產業辦公室,重點負責全市文化旅游項目的策劃和資金爭取,并投入800多萬元主動承擔了漫川關國家旅游度假區規劃編制工作;市交通局全面啟動全市旅游交通標識體系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已經完成了高速路和國省干道40多塊旅游標識標牌的施工任務;市住建局全力推進秦嶺特色小鎮和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建設,洛南縣中國音樂小鎮、丹鳳縣棣花文創小鎮、商南縣金絲峽旅游小鎮、山陽縣法官秦嶺原鄉農旅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全面開工,部分小鎮年內將正式對外運營;市體育局依托蟒嶺綠道生態景區,精心策劃舉辦中國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暨全國公路自行車冠軍賽總決賽,有效提升了景區乃至商洛的知名度;市旅發委通過市縣聯合,整合資金3000多萬元,成功舉辦了2017中國秦嶺生態旅游節、千萬人游商洛啟動儀式、商南茶鄉采茶旅游季、柞水牛背梁杜鵑花文化旅游節等20多項大型旅游宣傳促銷活動,首次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安100多個大型社區、數十家高校集中投放了商洛旅游廣告,有力地提升了“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
游客是旅游業的“衣食父母”,以“游客為本”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在推動旅游業市場化的進程中,我市還要整合各方面的職能,理順各種利益關系,力促旅游大發展,將旅游業打造成我市重要支柱型產業,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