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專線】從“瘡疤”到“冰雪王國” 東盟媒體人稱道湖南雪趣
中新社長沙10月27日電 題:從“瘡疤”到“冰雪王國” 東盟媒體人稱道湖南雪趣
作者 張雪盈
“沒想到第一次看雪是在湖南,長居熱帶的我終于圓夢了。”當雪國纜車穿梭在零下五攝氏度的冰雪世界,老撾《萬象時報》記者拉姆豐·帕桑通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順著她的視線向下望去,造雪機正不斷噴出細密的雪花,營造出一方冰天雪地;分為曲線型、波浪型、S型的雪滑道上,滑雪者從高處俯沖而下,轉彎、跳躍,動作一氣呵成。
10月27日,來自東盟9個國家、16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打卡位于湖南長沙百米深坑之上的湘江歡樂雪域。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10月27日,來自東盟9個國家、16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打卡位于湖南長沙百米深坑之上的湘江歡樂雪域,體驗冰雪趣味。
湘江歡樂雪域所在地曾是長沙坪塘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域,長期的無序開采和粗放式管理,為大地留下一個長約440米、寬約350米、深約100米的巨型深坑。
2008年,當地政府關停了區域內31家水泥化工企業和10家非煤礦山企業,并著手進行生態修復工作。經多方考量,當地政府將目光投向了娛雪這一中國中部及南部稀缺的旅游項目。
10月27日,來自東盟9個國家、16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打卡位于湖南長沙百米深坑之上的湘江歡樂雪域。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太大膽了。”時任中建五局三公司湘江歡樂城項目技術經理李璐回憶,“深坑”本就帶來無數的技術難題,超高陡峭復雜巖溶地質礦坑巖壁加固施工、百米深坑遠距離向下泵送混凝土、百米深坑高平臺巨型梁施工等難點尤為突出。
團隊擯棄了常規的填埋處理方式,巧妙利用礦坑在不同標高的垂直地勢關系,將3萬平方米的湘江歡樂雪域懸掛于百米深坑上,屋頂再建水樂園,既節約用地,又借水體為雪場節能保溫。
老撾巴特寮通訊社記者佩特薩莫·蓬蒙尼認為,這種修復與建造理念,既保留了工業遺產的歷史文脈價值,又賦予礦坑新的活力和意義。
拉姆豐說,未來有機會一定要帶家人來這里體驗雪地滑行,感受建筑與自然融合帶來的震撼。
“長沙生態修復與城市治理的理念很讓人驚艷。”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記者戴小同說,馬來西亞也有很多廢棄礦坑,基本采取常規方式進行治理。這次雪域之行,讓他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他說,會發揮好媒體的“紐帶”作用,將這種變廢為寶的工程奇跡,推介到更多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