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同期發表兩篇醫學論文,通過詳細分析豬源腎臟移植到腦死亡患者體內后兩個月的免疫反應,繪制出移植后較長時期的免疫反應詳細圖譜,以及相關基因組學圖譜。
論文作者認為,這兩項研究結果或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異種移植失敗的原因和標志物,為未來改善患者結局提供依據。
據介紹,異種移植(將一個物種的器官移植到另一個物種身上)被視為解決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供體短缺的潛在解決方案。移植經基因改造的豬腎結合免疫抑制治療的方案已經展現出一些前景。然而,器官排異是所有移植的常見并發癥,對利用其他物種器官的排異反應所知更少。由于此前對這一過程的研究隨訪時間較短,人們尚未充分了解引發排異的免疫反應機制。
在第一篇論文中,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移植研究所Robert A. Montgomery與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在移植基因改造豬腎到腦死亡患者體內后,繪制出移植后較長時期的免疫反應詳細圖譜。他們發現,盡管移植腎經歷了兩次排異反應,但仍能維持生命支持功能長達61天,直至實驗結束。這些排異反應通過現有療法成功治療,腎功能保持穩定。
在第二篇論文中,論文通訊作者、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移植研究所Brendan J. Keating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成功確定了免疫細胞響應移植的關鍵動員通路,并繪制出相關基因組學圖譜。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他們取得的這些研究進展,為異種移植基因改造豬腎臟提供了詳細的人類免疫反應圖譜,未來研究需應用這些見解,提升長期移植的成功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