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巴黎11月13日電 題:巴黎系列恐怖襲擊十周年:構建集體記憶 努力撫平傷痛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在巴黎系列恐怖襲擊十周年之際,法國于當地時間13日舉行一系列活動悼念遇難者,并展示國家團結一致,努力幫助人們撫平傷痛,走出恐襲陰霾。
由巴黎檔案館主辦的恐襲事件十周年特別展覽于當天開展,主題為“我是巴黎人”。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共展出約120件展品,集中展示恐襲發生后數月內追思逝者、聲援巴黎的相關文物。
當地時間11月13日,由巴黎檔案館主辦的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十周年特別展覽開展。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巴黎檔案館在現場分發的小冊子共20頁,其中詳細介紹了這些展品的來源。記者注意到,不少展品都是在襲擊發生地的悼念現場收集的,其中包括畫作、書籍、便箋及影像資料等,從不同視角構建起了巴黎社會各界對恐襲事件的集體記憶。
展覽序言中簡要介紹了相關悼念物品收集的緣起,表示巴黎市政府努力維護和保存“這一集體情感的印跡”;相關文物收藏“規模之大、及時性之強、持續時間之長、都堪稱非同尋常”。
展覽雖然規模不大,但很多地方都體現細致構思,如展覽海報本身就是從巴黎巴塔克蘭劇院的悼念地收集的一件聲援巴黎的畫作。畫作作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守護埃菲爾鐵塔的形象,并在畫作底部書寫巴黎的拉丁語箴言“漂浮而不沉沒”。
2015年11月13日,巴黎遭遇系列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在巴黎多個地點制造襲擊事件,造成130人死亡,其中有90人死于巴塔克蘭劇院,另有數百人受傷。這是法國本土二戰后遭遇的最嚴重恐怖襲擊。
法國輿論普遍認為,十年前發生的這起恐襲事件給法國“帶來了深遠的心理創傷”。巴黎特別重罪法庭于2021年9月就襲擊事件展開審理,于次年6月宣判。阿卜杜勒薩拉姆是唯一未被擊斃的襲擊者,被判犯有恐怖主義罪行和謀殺罪,被處以終身監禁,且不得提前釋放。相關審判被認為具有重要意義,“讓伸張正義和探尋真相成為可能”。
當地時間11月12日,在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十周年之際,巴黎官方在共和國廣場設立的追思悼念地點擺滿鮮花等物品。 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恐怖襲擊發生時擔任法國總統的奧朗德是事件的重要見證者。他13日通過法國媒體回答網民提問,講述了恐襲事件給他本人帶來的心理沖擊。他回憶說,事發后他與多位法國政府官員步行前往巴塔克蘭劇院,看到幸存者仍在“從那個恐怖的地方走出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臉”。
奧朗德認為,法國人的生活方式并未因恐襲事件而發生改變。他通過社交媒體表示,現在天氣宜人,音樂會場地一如既往的繁忙,包括巴塔克蘭劇院。今晚還將在巴黎王子公園球場舉行比賽,生活還要繼續,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最好的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搖滾樂隊“死亡金屬之鷹”的主唱杰西·休斯在13日的紀念活動上與遇難者家屬和幸存者組成的合唱團共同演唱了歌曲《你永遠不會獨行》。十年前“死亡金屬之鷹”樂隊在巴塔克蘭劇院演出時,恐怖分子闖入劇院作案,導致90人喪生。
法國總統馬克龍于13日晚的紀念活動期間發表20分鐘講話,悼念逝者,同時不忘提醒人們仍須警惕恐怖主義威脅。他透露,這十年間法國已經挫敗了85起襲擊圖謀,包括今年的6起襲擊圖謀。他強調法國將盡全力防范新的襲擊,并重申將持續打擊恐怖主義。
法國的反恐博物館項目正在推動中,該項目的進展最近對外披露。該博物館目前計劃選址于巴黎十三區,占地數千平方米,預計將于2029年至2030年建成,屆時包括巴黎系列恐襲在內的一系列襲擊事件都有望被呈現,作為傳承歷史并進行情感表達和思想反思的場所,展現法國社會韌性和抵抗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