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裝修是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今的房屋裝修團隊良莠不齊。偷工減料、吃回扣等家裝陷阱,更是讓普通市民防不勝防。在日常的房屋裝修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裝修陷阱?裝修行業資深人士的揭秘,或許能為你解開其中的不少秘密。
市民反映購買一車板材多掏3000多元
去年6月初,家住富康小區的蔡先生開始裝修一套剛買來的二手房。由于打算用來做婚房,蔡先生決定將房子裝修得上檔次一些。
6月11日,蔡先生在事先請好的木工的帶領下,走進一家建材市場。當天中午,蔡先生在木工劉師傅的建議下拉回了一車板材及油漆等材料,共計9000余元。又過了大約一個星期,由于需要購買其他的材料,蔡先生再次來到建材市場。
“無意中發現一朋友也在該市場賣建材,我便拿著之前的清單讓他幫忙看了一下,結果發現我當天購回的一車材料,整整多掏了3000多元錢。”蔡先生說,“我沒有經驗,再加上劉師傅說他認識一位建材商,可以幫忙在價格上給出最大的優惠,我對他的建議深信不疑,沒想到卻上了當。”
通過這位賣建材的朋友蔡先生才知道,原來木工劉師傅之所以主動帶領蔡先生到市場選購材料,是因為這樣他可以從中得到好處費。
定做木門起泡售后無故拖延維修
房主謝女士在裝修房屋時,同樣有過被坑的遭遇。不過她遇到的倒不是被人吃回扣,而是因售后問題被經銷商無故拖延維修。
今年5月,由于裝修房屋需要,謝女士在一建材店中定做了3套某品牌木門。門安裝好使用了不到一個月,謝女士就發現其中的兩套門開始出現起泡,另一套則開始出現“蛻皮”現象。謝女士當即撥打了該品牌木門經銷商的電話,希望有人前來更換或維修。
然而經銷商卻一直稱店里太忙,沒時間安排工作人員上門。謝女士又相繼撥打了10多次電話,經銷商始終沒有派工作人員上門。事情一直拖到9月份,無奈之下,謝女士只好親自跑到當初購買木門的店里,希望能得到解決。
此時經銷商竟以“已經過質保期”為由,拒絕為謝女士更換或者維修問題木門。“最終沒辦法,我便把那3套門全部拆掉,又重新換了新門,實在太氣人了。”謝女士說。
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像蔡先生、謝女士這樣在裝修過程中被坑爹的現象舉不勝舉,有的被吃回扣、有的被以次充好、有的則被裝修工人偷工減料。
揭秘內幕每個環節都能吃回扣
從1994年起,看到了裝修行業的商機,于先生便進入了房屋裝修行業。從最初做學徒開始,到如今于先生已經擁有了一個20多人的小型裝修公司。18年的從業經歷,讓于先生不僅學會了裝修知識,還摸清了不少該行業的潛規則。用于先生的話說,“在如今的裝修工作中,裝修公司或者裝修工人幾乎在每個環節都能吃到回扣”。
于先生介紹說,最開始,他們吃回扣的比例還比較高。比如作為一名普通的裝修工人,他可以幫專修公司聯系客戶、讓客戶到指定的建材商處購買建材、介紹裝修人員給裝修公司等等,這些業務都可以從中拿到回扣。“早幾年的時候,最高回扣比例能拿到30%—50%左右,現在高一點的還能拿到20%”。
由于長年在裝修圈子里打拼,于先生現在根本就不需要帶著房主到指定的材料商處購買建材。“我只需要在給房主提供的清單上做記號,就能從中拿到回扣。”于先生說,在跟房主達成裝修協議后,一般情況下房主都會要求提供一張購買清單,他只需在清單上寫上自己的電話或者做個其他不起眼的記號,建材商一看電話就知道是誰介紹的客戶。交易成功后,建材商便會支付相應的回扣。